7月1日建党节由来,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,岁月峥嵘,砥砺前行!_革命_中国_纪念日
当你在空调房里享用冰镇西瓜时,是否想过,这看似寻常的7月1日,藏着改变整个民族命运的密码?
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,可 1921 年那个闷热的夏天,十三位衣衫简朴的年轻人,在石库门里点燃的火种,却在百年间烧穿了层层阴霾,让沉睡的东方巨龙彻底苏醒。
今天,我们不说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,而是要走进历史褶皱里,触摸那些滚烫的灵魂,看看建党节背后,究竟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。
1921 年的上海滩,是冒险家的乐园,也是革命者的修罗场。当霓虹灯照亮百乐门的舞池,霞飞路 106 号的阁楼里,十三双眼睛正警惕地打量着窗外。
他们中有人穿着长衫布鞋,有人戴着金丝眼镜,操着湖南、湖北、江浙等地的方言,却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汇聚成一股力量。这是一场随时可能掉脑袋的秘密会议,租界巡捕房的密探早已在街头巷尾布下天罗地网。
谁能想到,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,竟是在 “意外” 中完成的。当法国巡捕突然闯入会场,代表们紧急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。
展开剩余79%船舱里,氤氲的茶香混着潮湿的水汽,代表们压低声音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。
远处传来的汽笛声,不是游船的鸣响,而是旧时代的丧钟。从这一刻起,中国共产党就带着 “生于忧患” 的基因,踏上了九死一生的征程。
当时的中国,军阀混战、列强环伺,国家主权支离破碎。在这样的绝境中,中国共产党就像黑暗中的提灯人,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。
他们没有军队、没有经费,却凭借着坚定的信仰,在工人罢工、农民运动中播撒革命的种子。
李大钊在绞刑架下高呼 “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”,夏明翰写下 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 的绝笔诗,这些用生命书写的誓言,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。
如果说建党是一场伟大的觉醒,那么革命斗争则是一场残酷的淬炼。从井冈山的星火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,从抗日战争的烽火到解放战争的硝烟,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成长。
二万五千里长征,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,红军战士用双脚丈量出信仰的长度。湘江战役中,五万红军锐减至三万,鲜血染红了江水,却浇不灭革命的信念;飞夺泸定桥时,二十二勇士踩着铁索冲锋,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开辟生路。
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,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。平型关大捷打破了 “日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,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。
在延安窑洞里,毛泽东写下《论持久战》,为抗战指明方向;在南泥湾,八路军战士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,将 “陕北的好江南” 从理想变为现实。这些艰苦卓绝的斗争,不仅锤炼了党的意志,更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。
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,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,只能处于秘密状态,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。在大革命时期,党忙于国共合作、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,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。
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,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。当时,毛泽东在《论持久战》一文中提出:“今年七月一日,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”。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“七一”是党的诞生纪念日。
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、董必武两人。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,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。因为缺乏档案材料,一时无法查证,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,从一穷二白到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,从 “两弹一星” 成功发射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,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了起来。
改革开放的春雷,唤醒了沉睡的经济活力,深圳从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市,浦东从农田变为金融中心,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。这背后,是无数共产党人敢为人先、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支撑。
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,回望建党节的意义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纪念日。它是一面镜子,照见我们从哪里来;它是一座灯塔,指引我们向何处去。
在脱贫攻坚战场上,300 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扎根基层,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汗水浇灌希望,让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;
在抗疫一线,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,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,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。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,都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。
有人说,现在是和平年代,不需要再讲革命精神。这种说法大错特错!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际竞争日趋激烈,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。
在芯片研发、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,我们依然面临 “卡脖子” 在意识形态领域,各种思潮相互激荡,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。这时候,更需要我们传承建党精神,以 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 的豪情,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。
七月的阳光,依旧热烈地照耀着这片土地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,从兴业路到复兴路,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步都写满奋斗,每一页都镌刻着初心。建党节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,更是对未来的宣誓。
当我们仰望党旗,看到的不仅是红色的旗帜,更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染就的精神图腾。新时代的我们,要做的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沉睡,而是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,继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!
发布于:安徽省